明星界
标题:
林肯
[打印本页]
作者:
明星界
时间:
2016-8-11 22:43
标题:
林肯
《一夜风流》的导演兼制作人弗兰克·卡普拉曾说过:“在好莱坞,能够按照自己想法创作的导演没有几个。”好在,“老顽童”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算一个。
《林肯》可以说是斯皮尔伯格迄今为止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电影。相比于他执导的《辛德勒名单》用真挚的情感打动观众,《林肯》则是通过更加娴熟的电影技巧和克制收敛的叙事方式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还魂。
在美国的历史中,亚伯拉罕·林肯是一个被教科书神话过的人物。他早期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当选美国总统后的赫赫功勋是无法通过一部电影的容量来涵盖的。斯皮尔伯格很聪明地把影片的切入点缩小到了林肯遇刺前的最后四个月里,将观众直接带入到这个人物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
如果从商业角度考虑,林肯可以在南北战争里被塑造成一个战时英雄和手腕精明的政治家,但是导演没有通过这种媚俗的方式来神话他。斯皮尔伯格要一边小心地概括林肯的伟大理想和历史功勋,一边又为观众呈现伟人最人性化的一面。于是第十三修正案的签署和南北战争结束的尾声成为了影片的剧情核心和时间背景。其中电影对林肯家室的大篇幅描绘使得林肯的人物性格立体丰满,同时人物形象也更加平易近人。
在斯皮尔伯格的镜头里,林肯是一个看上去有些脆弱和苍老的银幕形象,多年的战争已经让林肯身心交瘁,他佝偻的背影和轻柔的语调都和传统的伟人形象相去甚远。但导演想要告诉观众的是:正是在这个快要被岁月榨干的身躯下,一个伟大坚韧的灵魂维持着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斯皮尔伯格这种由下而上的讲诉方式使得影片没有对观众进行空洞乏味的历史说教,而是让观众主动地去体会这段美国历史。
电影中有多处激烈的斗争场面,不过这些场面不是发生在原野的战场上,而是发生在参议院的辩堂上的。在斯氏的电影中,从来没有哪部电影像《林肯》这样如此依赖人物的对白讲故事。《林肯》在150分钟里包含了大量的室内戏和人物对白,剧本的用词非常考究,信息量巨大并且充满戏剧感。如果不借助字幕的帮助这部电影里的很多对白都听不懂,并且部分出现的地名人名需要结合影片之外的历史知识来理解。所以我觉得如果不是美国历史系的学生,一般人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在影片的制作上,斯皮尔伯格这次显得非常克制。影片的前半段,你可能几乎感受不到导演的个人痕迹。斯皮尔伯格收敛起了以往“伪文艺”的个人风格,而将电影完全交给了故事。除了影片的开头,电影几乎没有出现史诗般的视觉奇观和过度煽情的配乐,影片的摄影和配乐都完全融入到了故事当中,点到即止,毫不喧宾夺主。正是因为这种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才可以让电影变得更有价值。此外,《林肯》不是一部乏味的教育片,斯皮尔伯格出众的商业才能并没有让《林肯》在娱乐上失败。他用他娴熟的叙事技巧,冷静地控制着观众。当观众逐渐感到疲倦时,导演用一些机智俏皮的台词、小孩子幼稚的行为,还有说客在躲避枪火后不忘跑到对方脚下捡回文件单的段落等来调节影片的气氛。此外,电影里极具爆发力和观赏性的表演也是不让影片冷场的一个重要元素。《林肯》拥有最精彩的群戏。其中饰演林肯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和饰演共和党激进派领袖Thaddeus Stevens的汤米·李·琼斯让人惊艳。可以说,汤米·李·琼斯奉献了他从影为止最精彩的表演。在他的脸上眉间,道道皱纹都是戏,把一个狡猾机敏并且心藏秘密的政客演绎得丝丝入扣,很夺刘易斯的光芒。其实当初第一次看到《林肯》的预告片时,我有些担心影片的质量,因为预告片的风格和去年《战马》的风格太像了。《战马》在我看来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文艺片,是商业和艺术相互妥协的产物,在人文深度上与欧洲电影还有差距。但在看过《林肯》的成片后,之前的担心与疑虑都被打消了。斯皮尔伯格这次没有刻意地去讨好主流的观众,而是认认真真地还原历史。《林肯》把通俗肤浅的主旋律情调淡化了,而对历史更加尊重。
不过对于这部影片,我也有一些苛求的地方。在现实中,作为一个政治家,林肯并不是像电影描述的那样黑白分明。斯皮尔伯格还可以对林肯的伟人形象进行一定的弱化。诚然,在影片里,导演并没有对林肯一些灰色的政治手段遮遮掩掩,也展示了林肯手下的三个说客是如何通过一些低劣的手段帮助他在参议院获得选票的过程。不过导演从一开始就通过道德的制高点暗示这些手段都是必要的。此外,电影并未提及林肯是美国殖民活动的积极支持者,以及他提倡白人至上的公共声明。这些人为的暗示和缺失的材料都使得斯皮尔伯格镜头里的林肯缺乏多面的辩证性,从而影响到观众对他的客观评价。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次斯皮尔伯格摆脱了好莱坞的商业束缚,拍出了一部让人尊敬的电影。《林肯》不仅叙事均衡,历史细节丰富,同时又尊重传统,不落入俗套,可以说是近年来最有力度的人物传记。
欢迎光临 明星界 (http://mingxingjie.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